
禮明樂備,昭盛世之文章,雪霽云蒸,羨陽春之祥瑞。

乾隆三十二年冬,乾隆帝效仿唐代詩人元稹的《生春二十首》也創作了二十首生春詩,
又命宮廷畫家徐揚繪制了一幅《京師生春詩意圖》,將二十首生春詩錯落分布于圖上。

清乾隆 徐揚《京師生春詩意圖》?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畫卷長寬均逾兩米,整圖以鳥瞰式構圖展現晚冬初春時的京師全貌,描繪了正陽門
大街、五牌樓、紫禁城、景山、西苑、瓊島、天壇祈年殿等等建筑,其間人物也眾多,
但都個個分明,筆觸細膩,令人震撼。
縱覽此圖,我們不僅可以窺見當時京城的風土人情,亦能從細微處發現許多于家具有關
的重要信息。各大建筑和區域均是以道路連接,而在這些寬窄各異的道路上、等級不同
的區域中,出現最多的就是各式轎輦和馬車。
皇城中人多為官員和宮人打扮,這一區域只重點描繪了建筑和露天場景,位于畫幅中心
的重重樓閣相互掩映,少有室內家具出現,盡顯森嚴莊重氣氛,不過外圍停放著許多達
官貴人的轎子和馬車,旁側還有許多照顧馬或等待抬轎的小廝。

圖中的轎子、馬車樣式都十分基礎,除了顏色不同外,形制也大體類似,轎體四四方方
頂部方蓋為覆,中心設柱,還有極少數的轎頂能看出是明顯的攢尖頂設計。
大部分馬車僅需一馬即可拉動,車體也分兩種,一種方中見圓,形似面包,一種四四方
方,宛如一個長方箱。有些側面開窗,有些尾部設窗。



宮門外圍兩側還設有武器架,架上分門別類地放著長矛、弓箭,長矛作指天樣,插入架
中,尾部設三層打孔板來固定長矛位置,弓箭架亦設三層橫木,但僅用中上兩層,使弓
箭能懸掛于上。
雖然架子本身的設計比較簡單,但看得出實用性很強,可以說是專為特殊武器打造,且
還能隱隱看出武器架兩端立柱底部有花牙板的裝飾。


以皇城外大街為軸,左右兩側展現的均是百姓生活。寬闊的大街兩旁皆是各類攤販和商
店,甚至向兩側民居區延伸進去,大多數商店均是在門口設一整排貨柜,背后則用貨架
擺放商品。


在一家掛著“各種高煙”招牌的店鋪中,我們還能看到貨柜后方有類似三圍屏的獨特家具
它的功能或許是幫助加工店中商品,另一側貨柜后方則承放著一件小座屏,頗為搶眼。

另一側的“名煙”店中,還能看到一件天平架,天平這種稱重器多用來秤量金、銀、貴重
藥品和香料等高價值物品,為了秤量準確,才要懸掛于架上使用,明刊本的《金瓶梅詞話
》插圖中就有描繪過天平架的模樣。

也有一些需要近距離向顧客展現商品狀態的店鋪,在店門外安設桌凳,比如“杭州絨線
到“蘇杭雜貨”這幾家店鋪,甚至大街上也擺了桌凳來盛放各種貨品。

當然,需要接待客人的酒店食肆等店則是在門口安設成套桌椅,對于老百姓來說,普通
方桌配燈掛椅或板凳足矣。


我們還在大街上發現了由兩人挑桿搬運的大提梁箱,箱體被分為三層,頂部設蓋,兩端
立柱站牙輪廓亦雕出花形。

兩旁的民居區中,大大小小的房屋分布毫無規律,在視覺上顯得密密麻麻、挨挨擠擠,
鳥瞰視角下,其中出現的家具都適配于一定的生活場景,比如祭祀、休憩,還有一家人
圍坐火爐共享天倫之樂、一群人各自奏樂的特殊場景。



